中东面面观丨马克龙“旋风式”访问海湾斡旋沙黎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渐收成效
当地时间12月4日晚间,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了为期2天的海湾三国“旋风式”访问的最后一站行程。马克龙在离开沙特前向媒体透露,他与沙特王储当天共同致电黎巴嫩总理米卡提。穆罕默德和米卡提在通话中表示希望“实现充分接触以重新架构两国之间的关系”,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黎巴嫩外交风波终于出现平息的迹象。
此次黎巴嫩外交风波始于一次电视采访。黎巴嫩新闻部长乔治·库尔达希在今年8月参加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访谈节目时说,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在也门参与的战争是“荒谬的”,他们在战争中“袭击也门人民”,也门胡塞武装在进行“自卫战争”。节目一经播出引发轩然大波,多国宣布召回驻黎大使。沙特还暂停进口黎巴嫩商品,有媒体报道称沙特甚至考虑与黎巴嫩断交。这一事件让原本就处于困境中的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
马克龙访问沙特的前一天,也就是当地时间12月3日,库尔达希宣布辞职。马克龙随后表示,库尔达希的辞职有助于推动黎巴嫩与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之间恢复对话。外界普遍分析,这次黎巴嫩外交风波的转机与马克龙有很大关系。
这已经不是法国第一次介入有关黎巴嫩与海湾国家的关系问题。2017年11月,时任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在访问沙特期间突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沙黎关系骤然紧张。事件发生后,法国方面不仅多次公开呼吁尊重黎巴嫩的主权和稳定,马克龙更是在出访阿联酋后突访沙特,并在哈里里“被沙特挟为人质”的流言四起时宣布邀请其前往巴黎,最终打破僵局促成事态平息。
△哈里里宣布辞职后 马克龙仍在法国对其以高规格接待
纵观近年来,法国在海湾和中东地区的动作,折射出马克龙政府在外交方面的一个特点:坚持自身原则与各方保持对话,但不居高临下教训别人。2017年6月,卡塔尔外交危机爆发后,马克龙不仅派外长勒德里昂前往中东积极斡旋,还专门任命调停特使。马克龙本人也在沙特和阿联酋两国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的情况下陆续访问三国。
△马克龙在“断交危机”后访问卡塔尔
“救火队员”的角色在事后被证明受到了相关国家的认可。2017年12月,马克龙访问卡塔尔期间,法卡两国签下近120亿欧元的军事和贸易合作协议。在刚刚结束的海湾三国之行中,马克龙又见证了法国与阿联酋签订价值约170亿欧元的军售协议,其中包括阿联酋向法国购买80架阵风战机,这也是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武器出口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马克龙访问沙特,也使其成为2018年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后首位访问沙特的西方国家元首。
△马克龙与阿联酋官员共同参观卢浮宫阿布扎比分馆
法国这样的务实和“平衡主义”外交政策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在美国大幅调整外交重心、英国脱欧无暇顾及中东的背景下,法国虽然成为欧盟领军国家,但因自身经济形势和欧盟内部矛盾等问题无力独立解决很多中东事务。
尽管如此,法国与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在历史上渊源颇深,并希望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密切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法国乃至欧洲的安全。法国也有意愿与相关国家加强贸易、能源、交通运输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部分工业产业也需要海湾富国的大量投资。
△阵风战机是目前法国对外军售的拳头产品之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法国在中东实行平衡的外交政策,也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的地区局势中“选边站队”。卡舒吉遇害事件发生后,法国并未表态向沙特停止军售,反而指责德国等主张停止对沙军售的欧洲国家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是“煽动民众”之举。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于2018年访问法国
2019年,沙特的两大油田——布盖格油田和胡赖斯油田遭袭后,马克龙第一时间与沙特王储通电话,重申对沙特安全以及地区稳定的承诺,并答应派专家参与调查。
在法国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同时,马克龙也向外界表示,2015年达成伊朗核协议时将沙特等海湾国家排除在外是一项错误的决定。有分析指出,虽然马克龙也高呼“价值观”口号,但在实际行动上一直将经济和政治利益放在价值观之前。
△沙特两大油田遭到袭击曾引起全球能源市场剧烈震荡
除了国家层面,马克龙个人也有着自己的打算。法国大选在即,尽管马克龙尚未明确表态,但外界普遍认为他将寻求连选连任。而这一过程是否能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法国境内为数不少的中东国家移民的态度有关。
黎巴嫩外交风波如果顺利平息,不仅标志着法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提升,也为马克龙这一任期的外交成果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克龙是否宣布连选连任对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在访问海湾三国之前,马克龙的一位顾问曾对外界表示,法国希望将自己塑造为“推动地区不同力量间对话的平衡力量”和“地区内国家的可靠伙伴”。但政治观察家们也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海湾和中东各国间的关系如此错综复杂,马克龙这一目标真的能最终实现吗?
监制丨穆莉
制片人丨李超
记者丨李超
[中东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