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额10年增长1.4倍 旅游业等合作明年将迎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十年磨一剑,今年恰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10周年。尽管面临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开通运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先后顺利通车,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仍加速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随着新冠疫情后各国重启经济,中企在中东欧将面临哪些潜在市场机会和重要机遇?后疫情时代,双方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挑战?针对这些问题,12月28日下午,政商学界代表在一场聚焦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投资合作研讨会上展开研讨。
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前驻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大使姜瑜在会上透露,她在过去几个月走访了中东欧14国,许多国家都提出希望中方积极参与他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合作倡议,各国商会主席对加强对华合作抱有很大的期待。
举例来说,姜瑜表示,斯洛伐克方面提出希望中方积极地参与东部大开发战略;希腊计划推动旅游岛的新能源提升改造工程,希望借鉴中国的经验;北马其顿等巴尔干一些小国提出,希望中方企业能够参与建设一些民生社会效应好的小型合作项目,比如玻璃瓶厂,沧州方面正在积极物色对口的企业。
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上海)主任杜希江在研讨会上表示,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我国企业赴欧洲经营的重要通道,中东欧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板块。近年来,我国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增长势头比较强劲,但总体规模尚且有限,依存度总体偏低,加之后疫情时代中东欧各国的需求多样性、差异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域外大国的竞争和压力,我国和中东欧经贸投资合作全面深化面临一定挑战。
为了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2014年,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中方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从2020年起针对中东欧国家营商环境和中资企业投资经营状况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通过发布年度报告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智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优化中国—中东欧经贸投资合作建议书(2022 年)》指出,当前,中东欧国家正积极应对“工业4.0”带来的科技浪潮,普遍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发展提振智能制造业。同时,我国以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双方可以继续深化汽车、机械制造、通用航空、机电产品等领域的合作,并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交流,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对接。
中东欧正吸引越来越多中企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创建于欧债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低迷期,是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共谋出路的历史选择,为双方实现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机制的带动下,过去1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快速增长1.4倍,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61.3%,近200种中东欧国家的农食产品、活动物进入中国市场;中欧班列在中东欧国家累计开行13000多列,成为双方重要的贸易通道;新建105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关系,每周的直航现在已经达到31班,中国赴中东欧国家旅游人数增长4倍……
中国企业的身影始终贯穿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是合作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比雷埃夫斯港短短几年,在世界集装箱港口排行中,从第九十三位上升到第二十九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今年宁德时代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工厂,投资金额73.4亿欧元,是过去10年欧洲最大的五项绿地投资之一。
“佩列沙茨大桥和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的优先段先后顺利通车,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民生,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欧务实合作的典范。各方表示,中方深度参与巴尔干地区多国大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和信誉,值得称赞。”姜瑜说,“上述标志性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抓住合作发展机遇,在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为中国企业赢得海外口碑。”
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则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国际商会愿意广泛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积极与国外对口机构进行反馈与沟通,接受各方合力推动构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经贸投资环境。同时,中国国际商会也将努力推动地方参与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投资合作中来,把多双边合作机制的功能下沉,促进中国与中东国家务实合作项目的落地。
以旅游业为例,中国-中东欧合作明年将迎来崭新机遇。“随着明年疫情管控逐步放开,我们将加快落实已定新开或增开航班航线,充分挖掘中东欧旅游资源的优势。”姜瑜说,“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中国游客赴希腊的数量已经达到50万,赴克罗地亚30万,塞尔维亚、波黑各达15万。未来双方的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她建议,各方可以积极探讨以匈牙利、塞尔维亚、希腊等地区国家为枢纽,打造辐射中东欧的特色旅游路线,鼓励巴尔干地区国家联手打造面向中国游客的区域游套餐,借助该地区免签的优势,提升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有效扩大服务贸易的增长。“作为巴尔干南北门户的塞尔维亚和希腊,对于这一建议非常赞同。”
欧洲三大困难如何影响中东欧对华合作?
十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已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随着中欧合作即将开启崭新篇章,中国-中东欧合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表示,中欧合作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友好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主基调,合作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目标。我们乐见欧洲加强战略自主,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期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在研讨会上说,把“友好”放在“合作”前面,这是他跟踪研究了20多年的中欧关系以来第一次看到中国外长在全年的中国外交盘点中这样定位中欧关系,这意味着中国对于欧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影响欧洲对外合作。冯仲平指出,欧洲今年遇到了三大困难:第一大困难是同最大的邻国俄罗斯出现全面对抗,俄乌冲突的爆发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后冷战时代在欧洲走向终结。第二个困难是能源危机令欧洲经济雪上加霜,让德国都可能陷入经济衰退。第三大困难是欧洲战略自主由于俄罗斯问题出现动摇,在安全问题上更加依赖美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在研讨会上坦言,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困难明显增加,部分中东欧国家在外部压力及自身利益获得感不强的情况下,对华政策“两面性”凸显,甚至出现关系倒退的情况,这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投资合作蒙上了“阴影”。
尽管面临困难,但冯仲平认为,在岁末之际,中欧关系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第一,欧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有期待,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影响力;第二,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上,虽然一方面希望减少对华依赖,但也不希望跟中国完全脱钩;第三,欧美能源矛盾的不断发酵让欧洲意识到不能完全依赖美国,还是要在经济上走自己的路。
展望未来,在冯仲平看来,近期中欧领导人的密集互动期有望延续,这将有利于中国-中东欧合作。“虽然中东欧地区可能还更特殊一些,受美国的影响更严重一些,但是经济合作还是能找到积极的回应。所以,我们应尽量排除政治上的干扰,把中国-中东欧合作搞实、搞好。”
刘作奎认为,放眼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加大力度重启经济,国际竞合局势将发生新的变化,而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变局中开好新局,在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夯实中国-中东欧经贸投资基础,在化解双方合作障碍的同时,挖掘双方更多契合点,推动中国-中东欧经贸投资行稳致远、迈上新台阶将成为核心目标。
当天发布的建议书建议,营造良好合作氛围,降低俄乌冲突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向包括中东欧在内的欧洲国家充分阐明事实、表明立场。为稳住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和态度,与其合作中可以进行让利,如在一些合作项目上向其倾斜资金,尽快增加对中东欧国家产品的进口,加强与中东欧国家高层来往,积极开展各类双边、多边合作等,从而为中企在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
责任编辑:吴剑
[中东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