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因的银行未来有潜力吗?
银行营业收入来源分为两块,线上和线下。绝大部分银行营收的来源于线下网点。
作者:浙江28年老股民
来源:雪球
01
传统线下业务
前年国家对银行线下异地展业出台了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讲,无论是股份银行还是区域性银行想要在异地开设新的网点,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也就是说,线下这一块,银行要发展业务,要拓展空间,要扩大营收,主要办法是在本区域范围内做精做细,向下延伸。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法,但需要牌照,而拍照的总量,国家控制的比较严。
一,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二,理财子公司。江苏省发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券商,银行等各个渠道,发行到全国各个角落。
同时拥有上述两个牌照的上市公司大概有十多家。剩余的20多家,以及非上市的200家左右银行,基本上都不具备任何一张牌照。
比如,江苏某龙头上市银行,去年下半年注资60多亿,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同时又拥有理财子公司。像这样的公司,表面上看是城商行,但是,在全国业务拓展上,却又是有实力和巨大潜力的。
02
新兴线上业务
新兴的线上零售,在雪球上几乎鲜有人谈起。然而,线上零售这一块业务近几年却突飞猛进。2021年蚂蚁申报IPO的文件中显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2020年中国线上小额贷款已经超过3万亿。若干年前,国家放开了线上小贷业务,互联网小贷进入了野蛮式的蓬勃发展,但是问题也不少,前几年,国家开始慢慢收紧线上小贷的口子,2020年提高了准入标准,注册资金不得低于10亿元。随着标准的越来越高,可以预见,未来线上小贷的牌照会越来越少。
目前著名的线上小贷业务,主要由几家互联网巨头把持,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阿里,腾讯,京东,美团都分到了一杯羹,而其他小企业则生存艰难。
42只银行股中,全国大行与股份行和部分的城商行与农商行与阿里都有合作。但大都只是签订一个合作协议,留于形式,并没有行实质性的深入。真正有深入合作的并不多。
现在的年轻一代,线下购物,网上购物,都离不开支付宝,微信。细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从去年十月份开始,都出现了合作银行的身影。也就是每笔支出,如果是分期付款,那么,支付宝和微信只是平台,最终这笔钱,这是从合作银行贷出去的。
去年十月以前,国家政策要求不严,合作银行在线上小贷公司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去年十月国家收紧了口子,支付宝等只能发挥平台的作用,全部的业务只能由合作银行开展。
很明显,银行要拓展线上业务,就绕不开与各家互联网巨头的深度合作。
哪家银行与互联网关系好,哪家银行的线上业务发展就快。
国家对线上业务也有明确的规定。浙江省的某银行,只有在北京有分支机构,才能在北京开展线上业务,北京的居民用支付宝时,才能用上它的服务。
所以,真要发展线上业务,壁垒也是相当的高。
比如,还是前面提到的那家江苏省龙头银行在珠三角,北京,上海,杭州,都有分行,而且几乎和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和阿里深度合作,真正开展了业务。雪球上经常有北京的居民,还是江苏的居民,还是杭州的居民贴出图来说,花呗中出现了这家江苏省的银行。
去年的半年报显示这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增速最高,这背后应该是线上小贷在发力。
证券行业证明了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十多年前的东方财富凭借着互联网基因迅猛发展,营业收入和利润超过了一家又一家传统券商。
银行行业的线上业务才刚起步,若干年后,是否也会像券商一样呢?这是需要大家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本文有些数据也是摘自网络,需要确证,欢迎各位指正。)
[中东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