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成为更多中东国家的现实需要
据新华社突尼斯2月13日电 受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乌克兰危机等影响,中东多国去年以来承受的本币贬值、通货膨胀压力未见缓解,局部地区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当地民生和市场稳定。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是中东多国经济困境持续恶化的重要推手。虽然美国加息节奏有所放缓,但其外溢效应影响持续,加剧这些中东国家的复苏挑战。
加剧地区贫困和动荡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粮食、能源、化肥等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美联储为抑制国内通胀而持续激进加息,使高度依赖进口的中东多国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偿债压力陡增,通胀进一步加剧。
最新数据显示,埃及今年1月份年化通胀率升至26.5%,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刷新2017年底以来的纪录。以色列2022年通胀率为5.3%,创下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
食品、燃料成本大幅上涨,加剧中东地区贫困问题。在黎巴嫩,该国货币贬值带来的物价高涨已经导致全国约80%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物价上涨让我步履维艰,但收入却没有明显增长,特别是对于穷人和低收入人群来说。”从事垃圾回收的埃及人哈桑·阿卜杜勒-拉赫曼说。
贫困问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在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部分地区,民众购买力下降导致抗议和骚乱时有发生。
通胀令中东多国承受痛苦,许多西方寡头企业却趁机抬价、从中渔利。
去年4月,英国《卫报》在调查100家美国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时发现,这些公司净利润的中位数增长了49%,其中从事石油、木材、小麦等大宗商品贸易的公司利润增幅最高。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马丁·施马尔茨表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会影响供应链,最终冲击消费者,其潜在后果是“巨大和全球性的”。
增加偿债与改革压力
在通胀加剧地区贫困和动荡之际,中东多国财政赤字迅速扩大,既定改革计划难以推进,陷入偿债难、融资难、改革难的恶性循环。
受进口额急剧上升影响,2022年突尼斯经常账户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升至8.6%。突央行表示,该国贸易逆差已恶化到历史最严重水平。
今年1月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突尼斯主权信用评级至Caa2,前景展望为负面。突尼斯经济学家伊兹丁·塞伊丹认为,这意味着突尼斯被归类为“极高风险国家”。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弱势群体,中东多国有对食品、能源等基本消费品补贴的传统,但财政压力随着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埃及、约旦、黎巴嫩、突尼斯等国近年开始探索削减补贴,但一些国家面对通胀高企和贫困加剧而被迫增设补贴,以减轻民生冲击。
今年1月1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向其食品补贴计划以外的民众出售低价大饼。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政府将继续尽其所能提供基本商品补贴。
为获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突尼斯政府承诺实施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包括降低公共部门工资、削减能源和食品补贴、部分私有化国有企业等。
突尼斯政治评论家朱迈·贾斯米表示,突尼斯仍在与IMF谈判,而在高通胀下削减补贴、降低工资将变得非常困难。“若没把握好政策平衡,突尼斯将掉进一个无法脱身的漩涡。”
西方因素被指复苏“拦路虎”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不断上升的通胀对中东多国复苏之路产生负面影响,而美国货币政策推高通胀的外溢效应仍在持续,将是中东地区疫情后复苏进程的“拦路虎”。
受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影响,埃及中央银行去年累计四次加息,12月更将基准利率大幅上调300个基点至16.25%。以色列央行从2022年4月开始连续七次加息。美联储今年2月1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部分海湾国家央行随即也被迫上调关键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粮食、能源均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跟随美联储加息实属无奈,而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家庭借贷成本,打击消费,削弱经济增长预期。
约旦资深新闻编辑伊尔哈姆·萨姆认为,约旦央行跟随美国多次加息,正对该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约旦人用贷款买房、买车,甚至支付学费或其他债务。现在他们必须支付更多利息。”
埃及经济与战略研究论坛负责人拉沙德·阿卜杜呼吁政府继续推进改革,从长远角度解决埃及经济结构性问题。
黎巴嫩政治分析家阿德南·布尔吉表示,中东地区要走出经济困境,就要摆脱对西方的依赖。
当前,“去美元化”成为更多中东国家的现实需要。伊朗、土耳其等国开始探索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双边或多边货币协议结算交易,以色列、埃及等国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进一步降低美元权重。
“摆脱美元霸权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但这一进程已经开始。”土耳其经济学家玛赫菲·埃伊尔梅兹说。
[中东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