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打造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的桥头堡,要做三个“首选之地”
浙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
这座拥有对外开放先行优势、重要港口资源和文明底蕴的城市,是古代海上丝路的始发港,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宁波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并先后获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站上新征程,一场重量级的国际盛会将在宁波启幕。2023年5月16日-20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举行。本届博览会将邀请包括国外政要、驻华使节、企业代表,覆盖中东欧十余国。涵盖了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经贸洽谈、投资洽谈、人文交流、主宾国活动等6大板块,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和贸易展览。
作为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唯一国家级展会,中东欧博览会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的更大空间,开启了双边交流合作的“黄金时代”。
2019年以来,中东欧博览会的举办加深了中国市场对中东欧商品的了解,推动了相关各方的合作潜力和空间,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窗口。
本届中东欧博览会期间,将有约3000家展商参展,600名境外嘉宾客商参会,预计中东欧商品采购订单超100亿元。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教授王波看来,展会将为宁波注入城市发展新动能。他表示,宁波一直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通过积极争取、努力作为,一棒接一棒的把与中东欧合作打造成了最大的城市名片,为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宁波正以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和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为目标,持续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高水平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宁波硬核力量。
中东欧国家和企业为何对宁波“情有独钟”
提出要打造三个“首选之地”,宁波底气何在?
用好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和开放这一最大优势,是宁波的密钥。过去几年里,宁波的成绩单令人瞩目: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一个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超级大港;2018年,宁波GDP站上万亿台阶;2021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人民币,跻身全国第六座“外贸万亿之城”。
宁波舟山港。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宁波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111.5亿元,较2016年增长超9倍,年均增速近50%,这也是宁波自中东欧国家年进口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中东欧国家优质的化妆品、食品、农产品等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比如保加利亚的玫瑰化妆品、香水,塞尔维亚的优质葡萄酒、啤酒,还有罗马尼亚的优质橄榄油、葵花籽油,波兰的膳食补充剂和鱼油等保健品,在往届的中东欧博览会现场都受到市民的关注。”近日,宁波海关工作人员鲍雨菲介绍。
为保障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宁波海关在总结往届大会通关保障经验的基础上,再一次对服务“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首次推出了进境展览品预审核便利举措,有效压缩了展品备案时间。”鲍雨菲介绍称,宁波海关开通博览会展品通关“绿色通道”,在通关现场设立“中东欧博览会申报专窗”,可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预约通关,在口岸实施“一站式查验”后可直达博览会现场。
除了多元高效的海关服务,宁波还实行了多项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优化“采、销、关、仓、运”等环节,在产地证申办、加工贸易手册备案、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等流程上,为中东欧进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东欧博览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利用中东欧博览会平台,继续推进源头采购组织化,进一步畅通中东欧商品进口供应链条。”
不断扩大双向投资“朋友圈”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共退。双向投资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累计双向投资项目176个,双向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
宁波在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首选之地的同时,借力“三会”平台招项目,以“1+12”的形式,务实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引进中东欧国家相关资本、企业、技术,进口更多高端装备和高新技术项目,推动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将在东钱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重要平台之一,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成立2年多来,累计开展项目路演10场,对接洽谈中东欧项目78个,签约中东欧项目11个,其中匈牙利量子水泥、波兰医美和保加利亚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项目4个落地或开工,引进外籍工程师人才12位。
而在全面提升配套水平上,总投资9.55亿元的中东欧中小企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建设中,未来能实现中东欧项目“拎包入住”;1000万元的中东欧项目专项培育经费已落实,正在探索设立中东欧产业投资基金,积极解决中东欧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等。
不止“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宁波敏实集团在塞尔维亚、捷克投资新能源汽配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2亿美元;宁波均胜集团在中东欧5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其中匈牙利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设备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安全气囊工厂……在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大框架下,以双向投资为新引擎,曾以“单项冠军”闻名全国的“宁波制造”,正跑出国际产能合作的“加速度”。
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去年,宁波市先后派出四个公务团组出访中东欧13国,与15家中东欧经贸促进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宁波市已与29家中东欧官方机构和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越努力越幸运。在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上,宁波就是如此。多年来,宁波积极争取,努力作为,把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打造成城市最大的‘名片’。”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教授王波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会期间,浙江省也将利用企业集聚时机,组织各部门到宁波实地对接,争取双向投资意向签约有新提升,不断拓展竞合共赢“朋友圈”。
“首选之地”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在4月21日举行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分论坛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表示,当前开展人文交流互鉴的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除了经贸上的互利共赢,宁波也实现了与中东欧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双向奔赴”。
《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五周年白皮书》显示,五年来,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建了教育、文旅、医疗等一系列人文交流平台,积极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不断拓宽合作交流渠道。
截至目前,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22座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实现了中东欧国家友好城市全覆盖;与国家文旅部共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宁波的高校还设立了波兰、捷克等语言文化中心,并且与约90所中东欧的院校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
“双方可合作的领域其实非常多。例如,从交流角度,可以做高校学生的互换,老师的互访;从科研的角度来讲,可以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科学合作、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等等。”王波教授表示。
本届中东欧博览会将举行27项重要活动,其中包括首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交流论坛、首届中东欧国际帆船赛、“舌尖上的相遇”、青年科技人才论坛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力争从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
2023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入新10年的起步之年,也是扩大国际合作的关键之年。曾经,作为天然古港,宁波见证过千舟竞发、商贾云集的盛况;如今,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正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奋力打造三个“首选之地”, 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增进友谊、扩大合作、共谋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正如王波所言,“首选之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个国际化的新宁波,正在崛起。
[中东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